口碑好坏参半,网络上被吐槽成“章子怡挨打记”,大量虐女镜头成为最大的槽点。雷佳音饰演的警局局长薛至武,凭一己之力,以凶神恶煞和对女性的深度歧视,担起了全片最大的骂名。 詹周氏的两个精神救赎者,狱友王许梅是亮点,风尘之下的傲骨和良善,成为全片的高光;剧作家西林小姐(一说原型是苏青)的刻画,能看出努力,但过于用力。报社主编吴玲被对手雇凶谋杀的支线有些莫名,我愿意理解为陈可辛想借此塑造人性善恶的复杂,但时代群像戏的叙事挑战,真不是多加几个配角就能搞定的。 酱园弄是上海黄浦区新昌路432弄,1899年建成,因光绪年间的张振新酱园而得名,随着城市改造,已经在地图上消失了,但那段乱世中惊世骇俗的旧案和它掀起的巨大风波,仍然被人们记得。 最先发现的是二房东王燮阳,他一只眼睛残障,绰号王瞎子。他模糊看到楼梯边有一滩水,他妻子却说是一滩血。王瞎子用纸揩了一下,真的是血,就上楼查问。 楼上租客是一对年轻夫妇,男的叫詹云影,绰号大块头。王瞎子敲了五六分钟,大块头的妻子詹周氏才开门,精神恍惚,两手是血。面对追问,她起初什么都不肯说,后来才说自己杀了丈夫,分尸16块,装在木箱里。 死者詹云影31岁,曾在1938年电影《黄海大盗》里客串过一个强盗,他从小从安徽去上海,在当铺当学徒,后来跟人合伙开了个旧货店。电影里,两人在旧货店初识这一段也有体现。 詹周氏命很苦,她原姓杜,小名春兰,从小父母双亡,由亲戚抚养,改名周惠珍。她从没上过学,9岁被亲戚卖到上海,在当铺当丫头,当铺老板娘做主把她嫁给了伙计詹云影。 这个阶段,詹云影已经靠做旧货生意赚了点小钱,却不拿钱回家,全部吃喝嫖赌挥霍掉,也不许妻子外出挣钱。家里生活拮据,沦落到吃穿用度需要借钱的程度,连大饼摊子上都赊着账。 詹云影对妻子的出身十分嫌弃,骂她是“低三下四的人”。詹周氏提出离婚,他说等妻子先去轧姘头,这样可以省去一笔赡养费,他自有一套流氓逻辑。 报刊记载,庭审时法官问詹周氏当时的情景,她回答,“那时我完全失去知觉,神经早已极度的错乱,我只知道像有一个恶神在我的背后,喊着杀呀!杀呀!以后好像叫我将尸斩成十六段,藏进箱笼,连我的指头当时不慎亦被自己斩去,亦无知觉,我哪里再会想到将来……” 除了杀人,詹周氏还身负通奸罪名。法官笃定,一个身材矮小的女人,没那么大力气杀掉体重近两百斤的男子并分尸,认定“无奸不成杀”。 被抓获后,贺大麻子连连喊冤,坚称没有杀人,但承认自己与詹周氏确实曾发生关系。他对詹周氏有同情之心,经常省吃俭用,省出一点钱来接济她,渐渐两人就有了私情。 詹周氏承认自己和贺大麻子有染,但坚决不承认两人合作杀人。架不住刑讯逼供,她又供认了另一个叫“小宁波”的人,是詹云影的朋友。 “周氏以遇人不淑,夜不成寐,感慨身世,顿起杀机。于是乘云影酣睡之际,离床启屉,觅取菜刀,猛砍云影颈部。云影痛极狂呼,声震屋宇,同居王燮阳惊问事由,周氏伪称其夫梦呓,以想掩饰,其后复连砍六七刀毙命……” 当年6月10日她发表《为杀夫者辩》,认为詹周氏杀人是因为精神压抑,长期受虐待不得已反抗,是死里求生,“虽法无可恕,但罪有可原”,并上升到社会层面,“如果就此扼杀,女性解放的期盼将重新陷入茫茫黑暗而不可得。” 一位叫姚明点的律师也为詹周氏辩护,并且披露,她两年前就因为不堪家暴试图自杀。“前年十月间,吞服来沙而毒水(即来苏尔)自尽,以了余生,经邻发觉,送往同仁医院灌救,住院十日,方得脱险”,“由不可抑止而崩溃而疯狂,遂致酿成此不幸之杀人案件”,与苏青观点一致。 但另一批很有影响力的作家,比如秋翁(平襟亚)、老凤(朱凤蔚)却不这么认为,他们在报纸上驳斥,“杀人者不死,社会的大幸,这句话可入《拍案惊奇》小说中”,还骂苏青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”飙粗口让人断子绝孙。 女作家关露写了一篇长文《詹周氏和潘金莲》,对詹周氏给予很大悲悯,“人到不得已时,只好不择手段”,“希望更高的执法官吏能够在杀人者的身世和人情上多多加以探讨,对于一个不得已而杀人的人能够罪轻一等”。 恰在这时,来到重要的历史转折点,1945年8月15日,日本投降,抗战胜利。第二天汪伪政权倒台,所有之前伪法院判决的案件完全无效,将重新审理。 上海记者徐平曾专门去采访她,当时她已经80岁左右。根据描述,她身高一米五左右,三角眼,看上去蛮凶,可能因为太过特殊的经历,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。 她没生过孩子,但喜欢孩子,认了不少年轻人做干儿子干女儿,床上方贴有孩子的年画,挂着玩具娃娃,玻璃镜框下有许多邻居孩子的合影。 所以,不管电影成败,女主那种顽强如荒草的生命力都格外打动人。她当然有污点,在蛮荒、不洁的生活里辗转腾挪,她的爱恨和挣扎,真实又热切。这种超乎常人的求生欲,让她在绝境中,以近乎为零的几率活了下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