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半生,他说自己的家庭事业责任重,一生就像蜗牛,驮着沉重的包袱慢慢走,慢慢爬,努力尽到做男人、做丈夫、做父亲的责任,好不容易爬上枝头时——岁月不饶人,人也老了。 因为长时间担一百多斤重的箩筐走街串巷叫卖,日晒雨淋,他皮肤黝黑、肩膀宽厚,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爆火的“鸡王争霸赛”,每日半躬着身体无休止地拌鸡,他说自己“腰杆都快断了”。 许多人是在去年的喧嚣声中认识他的。那时网络上有人质疑他卖冻鸡肉以次充好,舆论分为两派,支持与不支持的在网上“打”得不可开交。流量之地,一度吸引数十家鸡肉商贩争相效仿,当地更是衍生出“鸡肉一条街”。 儿子王茂琪很佩服父亲,不管风吹日晒,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,把困难变成一种习惯。他说要换作他,“肯定做不到,大多数人都做不到。” 现在王精明用的扁担,是他当年从都江堰带来温江的。数十年每天肩磨手拿,扁担变得细小而光滑。今年1月,在“鸡王争霸赛”比赛现场,他将这根承载岁月与家庭重担的扁担,郑重地交予儿子。 从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走出来,王精明努力追赶,生活才逐渐有了起色。王精明从小父亲去世、母亲改嫁,他们家是全村最后一个吃上玉米馍、安上电灯的。为了生计,他十岁开始补鞋、收荒,后来有人发现他凉拌菜手艺不错,他便借钱一个人从都江堰来温江闯荡。最开始卖不掉,他就送给大家吃,加上他标志性的叫卖声,越卖越有名。 肖芙蓉回忆起早年的艰辛:“天天吃挂面,都吃伤了。”她愿意嫁给他,是因为亲戚说他勤快、肯吃苦,“能白手起家”。一个打动她的细节是:这个蹬三轮的男人,常把地上碎煤渣捡回家凑整。 肖芙蓉说那时老王虽然穷,但她从没后悔嫁给他,刚结婚时俩人租房住,妻子生孩子当天仍在劳作。通过两人的双手,陆续挣来房子、车子,1999年他们的儿子出生,生活更添生趣。 回忆往昔,他说最高兴的是一个人在温江安家立业、娶妻生子。而最难过的是先前儿子被确诊急性白血病,“那时候天都要塌了”。 2017年,王精明唯一的儿子突然被查出白血病,除了上百万的巨额治疗费外,他们还要面对不确定的生存几率。儿子怕家人“人财两空”,不愿继续治疗,母亲肖芙蓉在家里几乎哭瞎了眼睛。王精明也悄悄哭过,哭过之后,他又重新鼓励儿子,“就算我卖得倾家荡产,只剩一挑箩筐、两把切刀,都要把你医得健健康康的。” 那时亲戚朋友、老主顾听说后都要捐款,王精明拒绝了。他说,人要有志,饿死“不讨口”,“接受别人的钱容易,但这份人情是永远还不了的。”再苦的日子他都挺过来了,他凭自己双手有能力救儿子。 王茂琪说这是有一个过程的,曾经因父亲职业而自卑、渴望逃离的他,在目睹父母为救他不惜一切后——母亲每日奔波送饭、父母挤在廉价合租房,父亲除了为他凑齐巨额医疗费,配型成功后还给他捐了骨髓,而移植完骨髓还没恢复,父亲就又出摊卖鸡肉挣医药费……“那个时候我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。” 因此身体逐渐好转后,他开始慢慢帮父亲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帮父亲宣传。让顾客微信下单,他就骑着电动自行车满城送餐。 当时已回4S店上班的儿子坐不住了。眼见父亲疲于应对线上线下的“恶意”,他心疼又愤怒:“父亲护我长大,现在他被欺负,我理应站出来。”毅然辞职回家。 为了替父亲挡枪,王茂琪选择在网上“膨胀张狂”吸引火力,成功将矛头转向了他。这个方法奏效了,他说虽然要承受“啃老”“好吃懒做”等谩骂,但“无所谓,我只能通过我这一环,来规避掉我爸那一环。” 如今的王茂琪,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大病初愈,站在父亲身后只能帮着牵口袋的娃娃,从危机公关到退居幕后,他冷静地规划着父亲品牌的未来。 从最开始帮父亲处理网络舆情,拍视频澄清,到思考如何让父亲更有热度,更有话题,“鸡怎么煮?怎么送?每天成本多少?”他开始实打实地帮助父亲解决实际问题。 虽然王精明还不习惯镜头,但仍在镜头前后,用行动支持着儿子。看着儿子研发新品、规划实体店,常忙到深夜,他很是心疼,但他也理解儿子,他知道儿子今天的努力,是为了给后代铺更平坦的路,就像他曾经所做的一样。 看到儿子一场直播销量可以抵自己几天生意,他深知时代变了,“那时候是饿肚子找饭吃,是没办法。”儿子也不可能再像他这样挑担传承,“市场太小了”,他只能把它做到今天这个局面,以后如何发展,年轻人的思路才跟得上。但他明白还不能放手,还要辅助儿子做得更好。 王茂琪也认为,眼下他还未成为家中的“顶梁柱”,“流量因我爸而起,我的事业才刚起步。等哪天爸不用辛苦出摊,我能挣钱回馈他们时,才算。” 王精明到现在都没摸清网络的玩法,但他知道,网络可以让人红一时,也可以毁一世,“就相当于是幻影。”王茂琪也明白,很多时候流量只能锦上添花,不能雪中送炭。 在这场流量狂欢中,父子二人看到流量来汹涌、去匆匆,“鸡肉一条街”如今又恢复往日平静。但“两爷子”收获的,是在面对疾风骤雨时更加紧密的父子关系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