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or加上他的个人同名品牌 JW Anderson , 预计 未来每年发布18个系列。 这可不是一般的工作量啊! 想当年,劳模老佛爷同时兼顾Chanel和Fendi以及他自己的品牌时,一年也是发布18-20个系列。难怪大家都管安德森叫下一个老佛爷。 他29岁入职Loewe罗意威,上任还没两年,就设计出罗意威的“养老保险”——Puzzle,让这个暮气沉沉的百年老牌起死回生,同时也让品牌的成衣销量上涨了380%。▼ 每次谢幕都有点小“社恐”,低着头偷偷瞧一眼观众席,像做错事的孩子。小时候就确诊了阅读障碍,连英国小升初考试都没能通过。▼ 今天就来聊聊这位有趣的时尚圈漂亮男孩、超级打工人的故事。关于如何在忙碌中保持活力、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,看完可能会有一些启发! 很多人不知道,罗意威的历史比香奈儿还长,至今已经179岁,是西班牙顶级皮革工坊,只是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名气不够,业绩在LVMH也不算亮眼。 安德森曾偷摸去实地调查。“我假装在为杂志写稿,去西班牙的工厂,就像卧底一样。我永远不会忘记,那天我走进一个摆满各种皮革的房间。当时就想:这就是我想为之工作的品牌。我希望他们现在就把它交给我。” 大爆款Puzzle就非常有代表性。“我希望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构建一只包,彻底质疑它的结构本质。创造出一个既平面又具有立体功能的物件。” 当然,他也是一把“营销”好手。安德森曾不止一次地强调:作品一定要有话题性,“你会希望人们注意到你的作品,爱也好,恨也罢。” 广告片风格和其他牌子截然不同,很多大牌因为调性要走高冷路线,他则是完全不高高在上,有很多有趣、怪诞、超现实主义的概念。 没关系,安德森就干脆请各大明星全读了一遍,杨幂在广告片里玩起了自己的“溜溜梅”梗(如果你们有看视频,肯定知道这有多洗脑哈哈! )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网感。 ▼ 懂得取巧。注意,取巧在这里不是贬义,而是代表灵动和变通,他有时候能用更省力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。比如疫情期间,各个品牌都在愁宣发、办线上秀场。他干脆“摆烂”,把新系列做成书和“玩具”,送到媒体家里去。▼ 很会用团队。有一天他看到桌上摆了些做包包的碎皮料,就像拼拼图一样即兴地组合在一起。然后交由团队继续发挥,于是,就有了puzzle bag。 他属于半路出家的设计师。18岁学戏剧表演,老师说他未来戏路会很窄,他自己也觉得对戏服更感兴趣,就辍学去考了时装学院。 ▼ 不过他说在学校没学到什么东西,最锻炼他的,是大学期间在Prada兼职做陈列的经历。当时的师傅就是缪姨后来的得力助手、著名造型师Manuela Pavesi。▼ 等到了罗意威,他把之前所学全用上了。他的视觉叙事能力、角色塑造能力,在创意总监这个复杂职位上得到了很好的发挥。 上帝关了门,总还是会开一扇窗。这扇窗,就是他对图片和视觉内容的敏感度。他曾说自己并不擅长做衣服,他的设计更像是很多灵感的拼贴。▼ “对我来说,创意工作就像是在组织信息,我热衷于搜集各种古怪的、有趣的、美好的信息,它们可能来自网站、博物馆、二手市场等任何地方。” 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没有刷到2022年单色釉系列?他在构思中国风的时候,没有偷懒用“大红灯笼高高挂”的那一套常规设计,或是一些刻板印象十足的标签符号, 而是功课做足,深入了解中国文化,找到提取色彩这个新角度。 “ 我非常乐意认识年轻或新晋的艺术家,了解他们的作品并建立联系。选择那些已经尝试过和被检验过的东西很容易,但是超越它们,才更令人兴奋。” 我发现他是路人缘很好的设计师,特别是当你深入了解他为品牌以及时尚圈所做的一切,会发现他是长期主义的践行者,在优秀完成业绩的同时,自己又玩得很开心。▼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