俩月超50位高管岗位调整,年中车圈频换防。据车东西不完全统计,自今年4月份开始,车圈52位高管岗位大调整,这其中既包括小米、理想、蔚来等新造车企业,也包括比亚迪、吉利等民营车企,连长安、上汽、一汽、东风、广汽、北汽这6家国有车企都在换人。人事变动的飓风也席卷了全球汽车市场,宝马、保时捷、日产、特斯拉等海外车企和恩智浦、博世、大陆等供应链企业也都传出了人事变动的消息。 值得注意的是,二季度刚过去俩月左右,车圈3大国企董事长换人,7个CEO岗位调整。2025年下半年汽车市场如何定调?似乎通过今年二季度车圈高管的频频更迭,就能体悟几分,汽车央国企也没有了“铁饭碗”,一系列事件背后反映出车圈企业积极改革的决心和魄力。一、6大汽车央国企集体变阵 3位董事长更换 在近两个月,汽车央国企进行的人员调整较为广泛,长安、上汽、一汽、东风、广汽、北汽这6家国有车企都传出了高管卸任/晋升的消息。 这里面包含3位新晋董事长,分别是广汽传祺董事长閤先庆、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帆、北汽蓝谷董事长张国富。 值得一提的是,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帆在40天内实现三级跳,今年4月17日刚升任东风集团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,5月7日即兼任东风商用车董事长,如今又执掌了东风股份帅印。 原长安启源市场部总经理狄智睿担任启源产品CEO,原引力市场部总经理袁志雄担任引力的产品CEO,二人都向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叶沛汇报。 长安企业集团关于产品和营销两项职能的打通,有助于从顶层设计上打破部门墙,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,是其加快集团业务改革的关键一步。 6月4日,据多家媒体报道,上任不到半年的周钘不再担任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,接替者是原上汽大众品牌ID.营销高级总监陈萃,对于这一人事变动信息,MG方面还未作出回复。 今年4月份,随着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王从鹤,从芦勇手中接过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院长一职,上汽大乘用车逐渐形成“1+6”执委会成员组成的领导团体。 比亚迪最近俩月的人事变动信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,其一是在全球出海上,比亚迪任命拉斯·比亚尔科夫斯基为德国业务负责人,自2025年6月1日起生效。比亚尔科夫斯基曾在Stellantis德国担任高级副总裁及董事总经理,拥有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。 跟据国内媒体报道,原比亚迪新技术院智能化国内产品管理中心主任唐旻昕,已于4月底离职。此外,据晚点Auto 5月报道,原比亚迪新技术院智能辅助驾驶上海团队负责人廖杰,已于2025年春节后离职,并返回地平线公司担任原职位。 新势力车企中,蔚来汽车集团层面的人事调整最为集中,一个月内进行了3轮调整,两大区域总经理离职,共计15名高管岗位变动。 援引36氪汽车消息,理想汽车辅助驾驶端到端模型负责人夏中谱将于近期离职。夏中谱的职级为21级,直接汇报给理想辅助驾驶研发副总裁郎咸朋。 此外,5月底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陈光已经正式入职小米汽车,担任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,向小米辅助驾驶负责人叶航军汇报。 在此前《一周1.5万汽车人失业!6家车企被曝裁员,最高赔偿N+4》报道中,多个信源表示,一汽旗下的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全员解散,100余人“喜提”N+4,员工也可以选择拿钱走人,也可以回长春总部或者竞聘集团其他岗位。 6月6日,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(下称“华晨宝马”)宣布,宝思齐将接替戴鹤轩出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一职,这意味着华晨宝马将迎来首位女性CEO。 宝思齐此前担任宝马集团财务高级副总裁和集团司库,掌管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业务。而宝思齐就任后,戴鹤轩将返回德国,担任宝马集团首席信息官及信息技术部高级副总裁。 身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的Stellantis集团,2024年净营收仅有1569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1.3万亿元),同比下滑17%,净利润更是大幅下跌70%,仅剩55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451亿元)。 保时捷2024年销售收入约400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3280亿元),同比下降1.1%;净利润同比暴跌30.3%至36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295亿元),创下近年来最大跌幅。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多家车企都在经历转型寒冬。合资销量不振,本土传统车企转型缓慢,新势力车企洗牌加剧,不少车企开启自救模式,调整对组织架构,以便应对今年更卷的车市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