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6日晚,雷军在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AI眼镜。这款AI眼镜售价1999元起,轻至40g(不包含镜片),配备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,宣称续航达到8.6小时,是Ray-Ban Meta续航时长的两倍多。 2025年以来,国内AI眼镜市场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。百度、Rokid等厂商的新产品仅发布但未开售,已开售的品牌如雷鸟创新、闪极则反响平平,并未烧热市场。洛图科技(RUNTO)线上监测数据显示,一季度国内智能眼镜(含AR眼镜)销量大约11.6万台。其中AI拍摄眼镜仅1.6万台。 一位行业分析师对《智能涌现》表示:“国内的AI眼镜市场热度还不够,行业缺少像Meta一样的领头羊角色来教育市场,推动供应链成熟,小米最有希望成为这个角色。” 此前有不少业内人士预测,小米AI眼镜的售价预期在1500元左右,这个价格有望成为行业的“价格屠夫”,推动AI眼镜的普及,同时也加速“AI眼镜大战”的进程。甚至有预言“小米一登场,中国AI眼镜这个战场两年就要结束了”。 李楠在微博上发文评价道:“的确双芯片的方案,蓝牙耳机续航上有优势,1999也不是不行。不过,也说明小米在这上面也不是很坚定,试水的意味比较浓厚。” 目前AI眼镜赛道上。已经挤满了各路玩家,包括以小米、三星、联想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龙头,以字节跳动、百度、天猫精灵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,以Rokid、雷鸟创新为代表的AR眼镜厂商,还有闪极、雷神科技等跨界选手。 但不同类别玩家在竞赛中所处的生态位,截然不同——AI眼镜赛道在大厂的射程之内,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并不多。以小米、字节跳动为代表的大厂在资金、供应链、品牌力、生态上有明显优势,可以对初创企业降维打击。 相比互联网大厂,手机厂商布局AI眼镜的优势更加突出,尤其是在智能硬件的制造经验、线下销售渠道和AI拍照能力的先发优势、获取手机系统权限等方面。 一位AI眼镜公司的创始人对《智能涌现》表示,虽然手机厂商在当下的AI眼镜市场上存在感不强,但未来可能所有的手机公司都会做智能眼镜。“用户体验的竞争本质是全栈能力的竞争。在这个维度上,手机厂商具备碾压级的结构性优势,他们入局早半年或晚半年没有区别。” 纵观当下的国内头部手机厂商:华为受限于暂时找不到高通以外的合适芯片,OPPO、vivo和荣耀尚未对外公布相关计划,小米AI眼镜的布局最早,进度最快。 “眼镜厂商的心态是比较矛盾的,一方面希望小米AI眼镜取得一定成功,可以教育用户激活市场,推动行业往前走;但也不希望小米过于成功,让其他家没有立足之地。”上述行业分析师表示。 小米过去长期推行“5%硬件综合净利率红线”,以及过去在手机、电视、空调、智能音箱等品类上的彪悍打法,一度让眼镜赛道的竞争对手不安。他们普遍担心,小米会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议价能力,推出一款极具价格杀伤力的产品,从而让自家产品失去吸引力。 此前,根据咨询机构Wellsenn XR的小米AI眼镜BOM拆解预测报告,小米采用高通AR1双ISP,索尼IMX681、1200像素,电池容量约160毫安,配备2+32GB存储器,预计每副眼镜综合成本大约1281元。而最终小米AI眼镜的售价定在了1999元,仍保证了一定的利润率。 无论在软硬件能力,资金、资源和渠道,还是布局的速度和决心上,小米无疑是AI眼镜赛道的“劲旅”。但即便是小米,想要复制Meta的成功,仍然十分不易。 Meta不仅使用了雷朋墨镜的名字、外观设计,还有线下渠道。在美国雷朋门店里,一款普通的飞行员墨镜卖到249美元,同样外观、款式和重量、但带有AI以及拍摄能力的Meta Ray-Ban只比普通墨镜多了50美元。 “Ray-Ban Meta首先是一款墨镜,其次才是一款AI眼镜。”一位投资人对智能涌现指出,Meta很好地契合了国外消费者佩戴墨镜的习惯,国外用户通常只在特定场合和时间佩戴墨镜,有能力也有意愿花299美元买一副带AI的雷朋墨镜。 但国内的市场情况则截然不同。消费者少有佩戴墨镜的习惯,更多是近视人群全天佩戴近视眼镜。受限于当前技术水平,AI眼镜的续航很难支撑全天(小米AI眼镜对外宣称8.6小时日常续航),且比一般近视镜更重,会影响到消费者体验。 从小米发布会和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,为了让AI眼镜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预期和习惯,小米方面对产品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。 小米AI智能眼镜采用了高通AR1+低功耗副芯片的方案。复杂的场景如拍摄由主芯片高通AR1实现,简单的场景如听音乐和文字问答,则调用副芯片,从而降低功耗,延长眼镜使用时间。 电致变色眼镜功能相当于墨镜,消费者通常只在特定场合和时间佩戴墨镜,对于续航的要求远低于近视镜,这一场景化的设计,或有助于提升小米AI眼镜的用户满意度。 不过,小米AI眼镜主副双芯片的方案,实际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进续航和消费者体验,仍是个未知数。在国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下,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花费1999元为这款新物种买单,也有待市场验证。 “归根结底,在消费水平、消费习惯都截然不同的中国市场,AI眼镜厂商需要重新寻找PMF(Product Market Fit),这是小米等AI眼镜主力军绕不开的核心命题。”上述投资人指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