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广州6月17日电(记者熊嘉艺、肖恩楠、徐弘毅) 刘名芳清晰地记得,从最后一名村民曹景华撤离,到山体滑坡发生,只隔了短短一小时…… 0时42分,村干部刘名芳发现混杂着碎石的黄泥水,随即上报险情;0时47分,镇村党员干部来到现场,挨家挨户敲门转移群众;3时许,25户57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;4时许,约5000立方米土石倾泻而下,近半个村庄遭受冲击,所有村民安然无恙。 台风裹挟着大量降水而来。晚上7点15分,信宜市气象台将全市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。当地气象局和应急管理局多次发布提醒,加强防御强降水、山洪和地质灾害。 “我头脑一惊,这个情况不对劲!”刘名芳说,以往下暴雨的时候,水没有那么黄,也没有小石头混在一起,“肯定和泥石流或者山体滑坡有关”。在日常工作中,她曾经学习过如何判断自然灾害,平时也向村民宣传科普过避险知识,这让她迅速做出上报险情的决断。 5分钟后,驻村的贵子镇副镇长刘春华与村党支部书记曹木生来到现场,立刻发现了异常。“联二村后面恰恰就是一座石头山,我们立刻警觉起来。加上之前预报那天降雨量可能会达到500毫升,属于很多年一遇的程度。”刘春华说。 信宜市贵子镇位于粤桂交界的云开山脉,地形以丘陵、高山为主。根据茂名市气象台数据显示,15日凌晨2点至5点的3个小时里,茂名市的最大降水出现在贵子镇,雨量达129.5毫米。 0点58分,20多名镇村干部集结完成,分左、中、右三支队伍进入联一、联二等自然村。瓢泼大雨里,他们采取手摇报警器、敲铜锣、逐户拍门等方式,组织村民转移。 “什么都不要拿,拿什么都不比命重要!”台风到来前,村里已经对村民做了多次防灾宣传,大家听到转移通知就立刻行动起来,纷纷赶往村委会安置点。 回想起那天的经历,村民曹作锋仍有些后怕:“当时我在睡觉,村里一点多给我打了两个电话都没接着,两点多刘名芳赤着脚来敲门,让我们转移到村委。我们一看水已经漫到了路上,就赶紧走。” 中和村联一、联二村的村民以老人、小孩为主。刘春华说,有的老人家腿脚不方便、走不动路,村干部就背起老人,冒雨转移到600米外的村委会。在暴雨中,一股股夹杂着石块的泥水继续涌向地面,“必须抓紧时间转移。” “转移之后没多久,坍塌的恐怖声音就来了。我们又害怕、又庆幸。”曹木生说,他当时正在塌方点附近,大家都听到一阵阵巨大的沉闷响声,没想到滑坡真的发生了。 一些村民告诉记者,清晨看到原本绿色的山坡,已经变得光秃秃。“直到天亮,大家才发现滑坡的破坏力这么大,仿佛山坡被切开了一个口子。” 记者17日在现场看到,树木被冲刷而下,山体留下一道泥土的黄色印记,村里数十幢房屋仍在黄泥当中,部分低矮的瓦房被黄泥完全覆盖。据初步估计,共有35间房屋受损。 当日上午,转移居民在集中护送下,先后转至安置条件更好的贵子镇中伙小学、秋风根小学,当地成立工作组保障基本生活所需。同时扩大排查范围,增加转移了4户6名村民,转移安置村民累计29户63名。 记者在秋风根小学安置点看到,村民搭起了简便床,生活井然有序。截至17日晚上,茂名信宜的降雨仍在持续,相关部门研判仍有发生灾害的可能。刚刚结束了一场“大战”的刘名芳和其他村镇干部,又投入到服务转移群众需求、防范次生灾害的工作中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