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前五个月小鹏汽车的发布会做得很热闹,但是到今天为止,我们在今年还没有推出一款全新的车,从现在到 2027 年上半年,小鹏汽车将会进入到巨大的产品技术变化周期,真正的开心刚刚开始。」 小鹏G7是一款纯电中大型 SUV,与Model Y(参数丨图片)是同一级别的产品,全系标配 702km 续航能力,不过只提供 2 款配置。这两种配置是按芯片或者说是算力大小来区分的: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,Max版本用的是英伟达的芯片,Ultra版本用的是自研AI图灵芯片,与以往品牌将中国本土自研芯片适配Max版,英伟达芯片适配Ultra版整好颠倒,小鹏汽车对自研芯片的自信可见一斑。 在今年小鹏汽车在香港举办的首场全球品牌发布会上上,何小鹏曾提出了一个定义L3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可量化的、更直观的标准: 「L3级算力和AI能力,是迈向L3级汽车的第一步,代表汽车已经具备L3级的智能能力和水平,但是需要硬件双冗余和法律法规认证后,才能称得上真正的L3级汽车。」 在智驾网以往的采访中,曾有监管层的人士表示,硬件双冗余对于感知硬件的一项要求就是要配备激光雷光,而小鹏现在坚持纯视觉智驾的技术路线(《》),如果能突破政策的限制,对于行业也是一大贡献。 下面我们就从技术的角度来一步步拆解,何为L3级的算力,它的标准是什么,何小鹏为什么提出L3级的算力这样一个标准,最终它能达到什么。 目前公布的预售价是23.58万,相信在正式发布的时候,价格还会有一定的下探,从性价比上来看,将对Model Y、智界R7、小米YU7形成不小的优势。 小鹏G7搭载了3颗图灵AI芯片,有效算力最大超过2200TOPS。官方虽然没有给出单颗芯片具体的算力参数,但表示1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顶3颗Orin-X,3颗则相当于9颗主流智驾芯⽚ 。 何小鹏在回顾造芯历程时忆及造车前辈对他的告诫:造车,造10万台汽车才可能盈利,而造芯片投入数以十亿计,100万台销量才到盈亏平衡。 首先在3颗芯片的部署分工,其中2颗图灵芯片用于智驾系统,剩下1颗图灵芯片服务智能座舱。负责智驾的两颗图灵AI芯片,没有严格的任务区分,共同执行VLM以及VLA模型计算任务。 当然,何小鹏认为自研的图灵AI芯片还有更高的潜力待突破,内部还在突破更高算力的上限,他说,「如果一年半后通过编译优化能让‘1颗顶3颗’变成‘1颗顶4颗’,那我们的编译团队就非常厉害了。」 同时,该款图灵AI芯片既可以应用在智能驾驶领域,也可以应用在智能座舱,也将是全球首颗能同时应用于AI汽车、AI机器人与飞行汽车的AI芯片。 该模型借鉴了生物神经系 统的「大脑 」 (高级认知决策)与 「 小脑 」 (低级运动控制)协同机制。VLA-OL 本质上是一个在线学习模型,能够持续从真实世界驾驶数据中学习和进化。 「运动型大脑」的决策可以说是对传统ADAS决策模块的革命性升级。它超越了预定义的触发条件和简单逻辑,赋予车辆在复杂动态场景下进行类人的理解、推理和决策能力。 例如,在遇到道路塌陷或紧急救护车等罕见或高度动态场景时,系统能基于对环境的深度语义理解(如识别塌陷的严重性、预测救护车轨迹)做出更智慧、更拟人化的避让策略,显著提升了复杂场景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。 VLM作为车辆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核心「AI大脑」,其核心能力在于深度融合视觉信息(摄像头画面)与语言语义信息。这使车辆不仅能「看见」,更能「理解」周围环境的上下文含义。 2022 年,智驾竞争提速,那时候的算力需求只有30Tops,2022 年底Orin交付,通过双 Orin 我们做到 500+TOPS 的算力,有了 17 倍变化,但是未来大模型对算力要求远无止境,也许以后会有数万的算力,更强大的本地化算力一定智驾能力实现的关键。 这套AR-HUD系统采用87英寸画幅,最大亮度可以达到12000nit,还能做到1800:1对比度,10m虚像显示距离,≤1%静态畸变,100毫秒低时延,畸变率控制在1%以内。同时将大量的智驾信息可以进行融合展示。 对比友商单一的8295方案,高通8295+ 图灵专用AI芯片的异构架构还能达到能效最优解,避免通用芯片强推AI导致的功耗激增,也为舱驾融合打下基础。 何小鹏对于小鹏品牌的定位是18-50万区间,因此如何实现品牌向上,占稳并在20万以上市场获得成功,小鹏G系列产品线的表现至关重要。 2024年,小鹏凭借MONA M03和P7+两款车成功起死回生,但由于MONA M03定价在10-15万区间,且销量占比超过50%,因此小鹏汽车的销售均价已经降到了20万以下,在市场认知中,小鹏品牌逐渐成为了面向年轻人的经济型品牌。 G9是标杆:面向中产以及追求更高品质的群体车主,标配空簧,对性能、属性以及体验要求更⾼,通过硬件顶配确立高端话语权,反哺技术口碑。


